發表文章

二十:君王的权柄:审判(基督君王主日)

节期 : 基督君王主日 题目 : 君王的权柄:审判 经文 : 马太福音 25:31-46 引:对管理者而言,能聘请、能辞退;更能奖励、能惩戒,这是他的权柄与权限。那对一君王来说,他有何权柄?基督君王主日,是教会日历里的一个高峰,更是耶稣作为君王彰显的权柄意象。今天的经文让我们看到耶稣权柄之三项的展现。 1. 聚集( 25:32 )。聚集表示人都会移动、前进到祂面前,准备交代自己的所言所行。若我们有此心志,就不容易目中无神,或自认为无人检视自己一生所行;正如上星期所言,审判是一场判定运用自由的鉴定。我们将聚集其面前,但我们在每天的生活里有此理解与专注? 2. 分别( 25:32 )。聚集之后,君王将分别(用分界线或其他隔开、限制及分隔)聚集在其面前的人们;而其已有统一的标准:衣食住行、照顾关爱,从自己转向他人( 25:35-36,42-43 )。这些要求并非高不可攀,或是必须在特定情况才能完成。换句话说人人都可行,但重点在于我们都愿意做(一视同仁)或是看情况做?毕竟,绵羊或山羊都是羊,但结局却迥异。 3. 审判( 25:46 )。当君王一一检视后,祂手握审判的权柄,说: “ 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;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。( 25:46 ) ” 我们总会对能 “ 拿我们怎么样 ” 的人畏惧三分。虽上帝充满慈爱、怜悯与恩典;但我们不忘应对祂畏惧三分,而非肆意妄为得寸进尺。毕竟,祂的审判是以 “ 永 ” (永恒的、没有终止的)作为基础的,当一件事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时,这才是可怕的地方,不是吗? 结 :  耶稣的权柄展现,让人必聚集其面前,祂不但能分别我们,更能对我们作出宣判。祂已将关键信息提前释出,既已知晓,我们打算如何回应?决定站在哪一边? 201120

十九:审判前的托付(降临前第二主日)

节期 : 降临前第二主日 题目 : 审判前的托付 经文 : 马太福音 25:14-30 引:我们对耶稣何时回来,压根儿就不知道( 24:36 、 42 、 44 、 50 , 25:13 ),但祂在这段期间里,对我们依然有所指引;三位仆人的比喻,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指引。当耶稣再来审判前,有几件事还需我们多加留意。 1. 按着才干的托付( 25:15 )。上帝按照我们的才干,托付相应的责任给我们,是我们可承受却非过重的负担。当你知晓一他连得等于一工人六千天的工资后,即使手握一他连得也可大有作为。不为分别而比较,只为托付而发挥。 2. 相互借鉴的行动( 25:16-18 )。三个仆人得到银子后,都立马有所行动。前两个都赚取回来,最后一个却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。有时候相互借鉴并无问题,但别一昧地与众不同,却忘却自身托付之责。 3. 过了许久的期限( 25:19 )。主人 “ 过了许久 ” 才回来,这期限足够仆人 do something. 当主人说仆人无用( 25:30 )时,他不是不会或不懂,只因其没有发挥本应拥有的价值。我们都拥有五千、两千或一千的资源,让我们 do something, but not do nothing. 时间肯定有,只是我们发挥不? 结 : 我们不知道耶稣什么时候回来,但现在上帝已经按着我们的能力,给予我们相应的托付。无论是五千、两千或一千,然而就算是一千的那位都手握自己六千日的工资。但这段 “ 过了许久 ” 的日子里,我们是否让自己所得到的托付,发挥本应拥有的价值?或是拿去埋了?耶稣再来的审判(太 25:31-46 ),正是一次判定我们运用自由(过了许久)的鉴定。 131120

十八:活在稗子中(三一后第六主日)

节期 : 三一后第六主日( 17/07/20 ) 题目 : 活在稗子中 经文 : 马太福音 13:24-30 , 36-43 引 :天国之子呈现好种子,且告诉我们会与稗子共存;然而如何从一颗好种的角度学习? 1. 谁的种子( 13:24 )。地主撒的种子,显然是符合其心意又能承担其意愿的作为好种的我们,显然在某程度上,需展现作为符合祂心意的继承,长出属于祂天国的福音幼苗。 2. 稗子出现( 13:24-28a )。仇敌在地主休息时,趁机作乱撒下稗子,但麦子与稗子在幼苗时,非常相似且长大的过程里,根部会纠缠一起。而且,仇敌在撒的过程里是平均地撒下稗子,确保每处都出现稗子。我们的信仰过程里,是否也意识到,稗子的出现,即使如此相似? 3. 共存处境( 13:28b-30a )。因着麦子、稗子的生长情况,地主让两者共存,但却慢慢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。从两者的信仰内涵就可分辨,在共存的处境里探知彼此跟随的那一套;然而是我们影响他们,或他们影响我们? 结 : 一颗好种,就是要符合撒种之人的意愿,且长出符合地主所预期;即使稗子的出现可能扰乱生长的优渥环境,但需有所意识,且能分别彼此,而非将自己 “ 当作 ” 稗子般来生活。 190720

十七:撒种、土地、收成(三一后第五主日)

节期 : 三一后第五主日 题目 : 撒种、土地、收成 经文 : 马太福音 13:1-9 , 18-23 引 :撒种为的是让生命得以成长、结果及收成;而天国的福音种子,也期盼此结果。 1. 撒种:道种( 13:1-3 )。耶稣述说此比喻本身,或许就已是一种撒种的预备。毕竟,种子落地的瞬间,正是其能熬过寒冬,在春天发芽的关键。整顿及预备是必要的。 2. 土地:反应( 13:4-6, 18-22 )。四种土地的素质,反映出四种人心的境况,然而作为与主同工的撒种者,更细心地注意传讲对象的需要,也是我们所应尽之责。 3. 结果:收成( 13:8, 23 )。撒种的倾向常态,无非是让种子展现应有的成长之道。虽然可有三十、六十或一百倍的可能,但这全是好土;展现各别种子同一却又各别的可能性;收成不是一株,却是一片。无论多少倍,我们总是构成收成的一部分! 结 : 撒种的比喻,诚然彰显生命中的整顿及预备,即使面对不同的土壤境况,我们也尽力关注他人之需,将其整顿为好土,从而增加成长的可能性,让人成为收成的一部分! 100720

十六:应作何选择?(三一后第四主日)

节期 : 三一后第四主日 题目 : 应作何选择? 经文 : 马太福音 11:16-19 , 25-30 引 :任何事物需找到相应的解决方式,而在人生的道路上,面临各种抉择与选择,在过程里我们应如何选择相应的道路?期望透过以下三个层面思想之。 1. 适合与好坏( 11:16-19 )。应行的不行;是也说不是也说,这看起来似曾相识;人往往就是如此,做自己想做的,有时也不论好坏,即使知道也未必会选择不做。看看人的行为与结果,就可得知其选择,是否是一个智慧之选。谨记,这世代所呈现的 - 应行不行;是非皆议,但始终会被证实。 2. 隐藏与显示( 11:25-27 )。选择的过程里,有些资讯是被隐藏的;亦有被显示的,但要寻觅到真正的门路,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。耶稣已得着父完全的委托,祂更乐意给予我们,但自以为是或谦卑于前,结果迥异。 3. 沉重与轻省( 11:28-30 )。人的选择,造就自身需承担的风险与结果。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素质,面对各种打击。而耶稣已经发出明确地邀请, “ 到我这里来 ” 。我们依然面对 “ 轭与担子 ” ,但却能得到足以恢复的休息,且有一位柔和谦卑的主。自己一个人,更多的是沉重而非轻省或安息。 结 : 无论,我们现在面临何种挑战、苦难、艰难或抉择;祂说:你若承担劳苦与重担都到我这里来,随之而来的是足以恢复的休息(安息);而不是日以夜继的消耗或压榨。或许,许多人不愿到祂面前,因为找不到理由、也因为太多其他 “ 牌子 ” 、或是更有效及快速的经验。然而,我们是付出的更多,或是得到的更多? 050720

十五:接纳(三一后第三主日)

节期 : 三一后第三主日 题目 : 接纳 经文 : 马太福音 10:40-42 引 :人需要被自己、被他人所接纳及认可。若非如此,被拒绝、被排斥的情感,会撼动自我的认识、肯定与形象;甚至人生方向的行径。接纳蕴含着什么? 1. 即使是最小的事( 10:42b )。给小子一杯凉水,表达一种最基本的礼貌,也是一件最小及普通不过的事。即使如此,也已是一份接纳他人的表征;特别对有需要或被边缘者,这接纳会触动人心。 2. 以其原本的身份( 10:41-42a )。将先知当作先知、将义人当作义人、将门徒当作门徒,接纳其人之本质;不以自身的角度或预设作为管道。接纳其真实面,且给予相应的尊重和对待。 3. 爱屋及乌之心也( 10:40 )。接纳的原文中,蕴含认可、乐意接受的意义,换句话说接纳跟随耶稣者,自然对他们的核心三一上帝,抱持一定程度的认可和开放性。接纳他们,也认可他们所接受的信仰核心。 结 : “ 自己人 ” 圈定及划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,就如上文提及的 “ 对立 ” ,关系的分割。但 “ 接纳 ” 却耶稣将接纳的力度,从人与人之间推进至人内在的信仰核心。跟随耶稣者将面对各种困难与苦难,但我们不单被被上帝所接纳,更知晓祂与我们站在一起。 280620

十四:准备面对了吗?(三一后第二主日)

节期 : 三一后第二主日 题目 : 准备面对了吗? 经文 : 马太福音 10:24-39 引 :人生中喜忧参半,我们不愿遇见那不好的事,但我们是否对可能遇到的坏事,做好面对的准备?耶稣也预备着我们。学习面对那将来的迫害。 1. 面对一式:不要惧怕( 10:26-31 )。面对未知或受到相应的伤害,惧怕往往自然而然,但正是此种 “ 惊恐、惧怕某人或某事 ” ,让人失去信心,对所相信的产生动摇。但 “ 父若不许 ” 给予我们深刻的肯定。面对的第一步,不要惧怕,若非如此则无法继续面对。 2. 面对二式:公开承认( 10:32-33 )。承认,特别是公开或在众人面前承认,是面对的第二步。即使知道承认后,可能面对问题时,我们是否依然愿意承认耶稣;或其他念头? 3. 面对三式:付上代价( 10:34-39 )。付上代价是一种觉悟,若没有此觉悟,面对 “ 动刀动剑动关系 ” 时,不单难以站稳,或许更容易保持沉默或无以言对。没有觉悟者,何事难成以。 结 : 跟随耶稣时,祂依然将各样事情全盘脱出,并无 “ 隐藏费用 ” 。而我们作为决意跟随者,以上三式(不害怕、愿承认、付代价),或许是面对逼迫或困难时,能够站得住脚面对的基础了。 210620